你们给的每一分钱都是一分心意啊。
每当有人问我,他们应该捐多少才恰当,我总是这么说。
积少就能成多。真的。积少就能成多。
你愿意把你拥有的拿出来,那份心意是无价的。
谢谢你们的心意,谢谢你们愿意帮助他们。
谢谢你们相信我们,毕竟这年头,诈骗集团太多了。
这一篇,是要感谢你们的,所以我努力拍了很多照片,
希望你们可以看到,你们的那份心意,是真的传达过去了。
从我们开始在面子书上 募款 ( 2014 年 3 月 6 日 ),
到我们 再次探访 这家原住民 ( 2014 年 3 月 18 日),
后来后来星洲日报 独家报道 这件事情 ( 2014 年 3 月 20 日 ),
在这 12 天里,默默地进行这件事情,
并成功筹得 RM2039 ( 再次感谢你们的热心 )。
捐款的人包括拉曼大学生和一些社会热心人士,
有的还是陌生人,这点我很意外却也欣慰。
有人靠手艺把赚到的钱捐了出来,
当然,也有人捐赠蜡烛和衣服。
所以,就这样,我们来了。
我们的大学讲师,和我的朋友们
再次来到原住民的家
虽然屋子很简陋,但是他们用知足的心态生活着
这位是迪贝,他是一家之主
从谈话中发现,虽然生活比我们艰辛,但是他们满足于现状
迪贝不想让其他人同情他们,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虽然辛苦了点,
却过得平安快乐。
所以,我们是以分享的心态,把这些东西交给他们的。
买了一些基本生活用品和食物,当然还有蜡烛
蜡烛本来就是我们一开始最想帮他们获得的东西
一些日常用品,煤气食油米和食品饼干等等放在他们的厨房里
当时还是下午六点,但是屋子里已经暗了,我们要用手电筒才能看得清呢
这位是迪贝的妻子,我们叫她 Kak Yah
她和我们分享了很多生活上的事情
让我们突然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事情
记得吗?其实一开始我们只是想以原住民作为课业题材进行拍摄,
但是却让我们发现了他们需要帮忙的地方 - 没有电源的生活。
买蜡烛发电机什么的都只是短期帮助,
而真正能够帮到他们的还是为他们供应电源。
住了 20 多年,却依然没有得到电源供应,
我们希望这件事能够传到忙碌的地方政府那里,
然后或许,就可以为他们的家庭提供电源了。
以下照片是我们进行拍摄时的过程。
没有受过专业的指导也不是很有经验,
但是,打从心里觉得,只要有心和用心,
还是可以带出想要传达的信息的。
我们希望能够透过镜头,把他们的生活更贴切地拍摄出来,
这样,才可以更具体地把他们的情况告诉大家。
本来我们还打算到原住民家留宿一晚直到第二天下午,
亲自体验那种没有电源也没有完善设施的生活,
但碍于原住民法令而作罢。
一旦到了夜晚,家里就会燃起一根蜡烛,进行活动。
正准备应付 UPSR 的小女儿,是靠着微弱的光来完成学校功课的。
她说,她会尽量在学校完成功课,这样回到家就可以不用靠着蜡烛写字了。
毕竟蜡烛的价钱,对靠着森林自给自足的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蜡烛,是他们夜晚的依靠。
Kak Yah 说,他们曾多次因为点燃蜡烛而差点失去整个家。
但是没有蜡烛的生活却很不便,所以并不能够把蜡烛拒于门外。
如果他们家能够获得电源供应,至少也安全多了。
至于电费,基本上每个月少过 RM20 的电源使用量是不必给钱的。
除了电源以外,我们也希望能够改善他们的木屋情况。
这是他们的厕所,没有屋顶,没有坚固的门墙。
我们会将大部分款项,用在装修上。
生锈的屋顶和快被白蚁侵蚀掉的木板都需要换了,
厕所也该建个有屋顶的,以免下雨时候带来不便。
至于工程方面,还在洽谈中。
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单纯地希望能够帮上一点忙。
一个人的力量太小,还好有愿意帮忙捐款的你们。
渺小的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但是,有你们,事情开始变得有可能。
身为媒体人,就应该造福人群。
但愿媒体的力量能够在未来帮到这家人。
世界上需要帮忙的人类太多了,但永远要记住,能帮多少,就帮多少。
我觉得新闻系真的很有意义。
这已经是我最后一个学期,
不知不觉就这样三年过去。
但这三年来,从不后悔。
它让我学了很多,也经历很多。
三年前选择了这一科,是对我现在生活和人生观,最具影响力的选择之一。
以后会过得怎样,那是以后的事情。
没有必要去后悔。
因为那些可能让你后悔的决定,
在当时却是你最想要的东西。
既然曾经是自己想要的,就不用后悔了。
关于这件事情的开始:这里
关于这件事情的中间:这里
面子书上的照片:这里
真的很谢谢你们
ReplyDelete